沉锋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百家讲坛1.2


   一件事情在历史上有争议,多数在这么几个方面: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发生了,是谁干的?这件事情发生了,有什么影响?云南王穆毅之死,关键的就是这第二个问题。   

   梁历承平元年,也就是公元958年,当时的云南王穆毅接受了一道来自帝都金陵的诏书,这并不是一道正规的诏书,它是一个问题,而且很简短,它是这么说的:   

   “朕闻南疆有警,穆军已动,然耶?”   

   也就是说,皇帝问穆毅,我听说呀,最近边疆地区不是很太平,穆家的军队已经出动了,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呀?   

  这个问题是有点奇怪的,哪里奇怪呢?云南王再怎么是个土皇帝,如果边疆出现了问题,出动了军队,他肯定是要向朝廷上报,而不是等朝廷听说了消息来询问的。皇帝既然问了这个问题,就说明穆毅没有这么报告过。我们查了史料,也确实没有这样的记录。穆毅率领云南穆家军,是大梁南境军防的最高统帅,他没有说边疆发生了什么问题,然而皇帝仍然要这么问,这么一想,这十二个字的含义就不止是字面上这么简单了。  

   穆毅此人,史书上说他“刚毅木讷,不敏于言”,又说“友使伶人穿着五彩,歌咏谐谑以戏之,自暮至旦,未尝一笑”,说这个人生性非常刚直严肃,不擅言辞,他的朋友想逗逗他,让戏子们穿着滑稽的服饰在他面前跳舞作怪,搞了一晚上,他也没有笑一笑。这个听起来挺吓人的!如果在今天,肯定是个派对克星,大家有活动都不邀请他。不过从我们古代儒家观点看,这种人物是比较受到尊敬的。孔子就不喜欢花言巧语的人,还曾经说,那种刚直坚毅的,看上去有点木呆呆的人啊,反而是很接近“仁”的标准的【2】。   

   不过他虽然木讷,并不是傻子。云南地方志记里提到他,有许多有趣的内容,说他年轻时候和朋友一起出去游历,遇到两方旅人辩论,各说各理。大家都不知道该帮谁,就见站在一边的穆毅一言不发,提剑就上。大家连忙拦住他,说你别犯傻,有没有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他才解释说谁谁的话哪里有漏洞,“言某某人言辞前后不符,一一中的,众皆拜服”。可见这位冷眼旁观、说话很少的云南王,看事情是很清楚的。              


【2】《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短更一下证明我活着,去做个便当回头补到两千字

评论(12)

热度(89)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沉锋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