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锋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提问箱

应该都写完啦,谢谢大家和我交流XD

我前天在安徽,昨天在北京,今天早上在上海,现在坐在浙江乡下奄奄一息地写提问箱,任意门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发明。

 

1.     自己写作的脑内总是只有恶俗故事,所以想要知道您平时的灵感来源是什么,谢谢^_^ 

 

我平时写的大部分同人故事也来源于恶趣味。“如果这样发展,那会如何呢?”的类型。

另一方面,想写的原创故事经常是来源于某些想要讨论的问题。昨天和朋友说,想写一个关于孔子之死的短片。来源是这一段: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

就像画画的老师会让你尽情地找素材参考一样,写故事也应该大量地从历史和名作中吸取资源吧。学习和收集没有什么可羞耻的,只要明白自己的东西都从哪里来。

 

2.     太太写文处理人物逻辑的时候,是从角色内往外推还是从环境影响往内走呢? 

 

对于一个完整的故事来说,这两个思路不应该是对立的吧,它们相互缠绕,在冲突中推进,构成情节的发展。如果你非常清楚你的写作目的是塑造一个角色而为他写情节,或目的是讲一个剧情而工具性地加入角色,那么才分出先后。

 

3.      柠檬你好呀,在你最近读的书里面有没有什么比较喜欢的可以推荐的吗w

 

我的口味很怪的,而且经常囫囵吞枣,看个大概意思就算看过了。昨天在火车上读了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他的心态很有趣,不过我觉得不适合推荐吧。

这个月淘宝打折,买了一打不同导演的自传,还没拆【。

但是还是没有什么推荐的,本质上来说,我不觉得有什么书籍是必然能对人产生启发的。我们和书相遇就像我们和人相遇一样,除了萍水相逢的粗浅印象,它们身上的大部分内容需要额外的精力、情感和特殊体验才能发掘到。

 

 

4.     在大大的创作过程中,有没有那种有一些想表达的东西在作品中表达的很隐晦,因而担心受众get不到的情况?不直接将想表达的东西宣之于口,固然是对艺术手法的追求,但是因此对抗自己的表达欲让我很困扰。 

 

当然有啦,我记得我两年前专门写过一篇文抒发这种感受。我说我感到很痛苦,“我哑了两次,一次因为低声,一次因为低得不够响亮。”

不过我现在好像没有这种困惑了。未必是因为我的技巧提高了,也许只是我对读者的反应不那么在意了。我觉得这样表达符合我的意愿,那就到此为止。前几天看布列松的访谈,他说到他的《金钱》,电影本身让他很满意,“不幸的是这儿还有观众”。我简直想把这句话印成T恤。

然而这不代表我就停止困扰,我觉得这是两回事。因为除了和观众的关系之外,还有我们和作品本身的对话。我可以不管读者是否满意,但必然有一些原则让我审视自己,不断改进,以免作品因为我的自负而畸形了。

我想,你可以相信,所有创作中的痛苦都是共通的,谁都不能逃过。因为创作需要学习,需要感受,需要思索和发问。这些都是把我们从麻木与无知状态中拽出来的东西,是一个人精神上受到困扰的源泉。

一个人如果不创作,完全可以对自己与他人身上的痛苦视而不见,而创作不仅逼迫我们去关注它们,还迫使我们用笨拙的手指去描摹它们,这过程中的一切受苦都是正常的,只需要接受它们。

 

5.     谢谢lemon太太认真的回答,看了你之前的回答,想追问几个问题 首先,奥丁的春天里明显有大量对政治的讨论,纽蒙迦德倒下来也涉及了审判问题,可是它们都坑了,是否是因为学习政法的过程中你的思想不断产生了改变,所以弃坑了? 另外,你谈到如果重新来过你还会选择政法,那如果抛开个人选择,你觉得哪个专业和职业比较酷?比如你要拍一部当代电影,你希望主人公是什么学术背景和职业? 最后,效仿前面提一个轻松的问题,你最喜欢哪一项运动? 

 

坑只是坑而已【。弃坑是不好的,请大家原谅我。

天体物理。寒冷地区的护林员。

大学刚毕业的待业人员。

游泳吧。

 

6.     太太最近有在看什么书吗qwq

 

我上周看了罗伯特·布列松《金钱》和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太阳》的剧本。

 

7.     想问太太为什么决定去学导演 

 

一开始其实想报编剧,但是发现导演更有意思。

我在七八年的写作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删减除了对话和动作之外的东西。做一个导演,可以使用更多的素材达成更彻底的缄默。感觉非常值得一试。我拍的第一个短片就是一个没有台词的故事。

 

8.     你为什么会想转专业学导演? 

 

我觉得转专业倒不是什么阻碍。人的一生很漫长,没有必要局限在某个特殊的领域,更不需要局限在四年本科教育规定的方向上。

 

9.     太太在选电影专业的时候最大的原因真的是扎导吗?其实个人感觉转专业是很需要勇气的,我现在也在纠结是否要继续现在这个我不喜欢但是很好找工作的专业qwq 太太以后有什么规划吗?以及想听太太讲讲扎导!(是不是讲太多了,打扰了不好意思!  

 

我觉得在任何情况下,把自己的人生选择说成是“因为某个人”都是比较夸张的说法吧,而且似乎也给对方造成了不必要的责任。

我对他本人的说法是:“我以前并不是一个电影迷,在观看bvs的影院里,我突然发现电影是一个全新的美丽世界,我以前从没有意识到它是如此特殊的一种综合所有艺术形式的表达形式。” 我感谢他“把艺术表达放进一部商业电影里,让我这样的普通观众有机会触碰到,并对这个世界产生兴趣”。我把他视为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契机,因此我非常感谢他和爱他。

他办公室有个西斯复仇欧比旺的豪华版手办XD

也祝你学习顺利!

 

10.    太太您好!您是我最喜欢的DC圈写手以及最喜欢的同人作者之一!想要问您两个问题,您接触DC的契机是什么?以及(个人观察结论)感觉超蝙(包括超蝙超)圈的太太们几乎都是偏爱和憧憬超人多过蝙蝠侠呢,这和一般圈子里偏爱受方角色的规律挺不一样的,想问问您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您觉得存在这种现象吗?为什么蝙蝠侠的人气在排名里比超人高,而太太们还是坚定偏爱大超? 

 

契机大概是我看了诺兰的黑暗骑士崛起。然后我就看了一些漫画和同人,大概买了一柜子的N52原版漫画,还挺花钱的【。但是直到BVS上映前后我才有想为它们写点什么的欲望。我一直很期待它的上映,大概从13年钢铁之躯里出现韦恩卫星的彩蛋我就开始等啦。那段时间的日记里好像还有很多关于预告片的紧张不安的吐槽。

我想你说的偏爱,其实是指对于超人形象的正面描写比对蝙蝠侠的多。很多写手会写到蝙蝠侠心中有自卑自厌的情绪,而超人是光明的化身云云,这只是惯用的人物标签中的一部分,甚至是耽美写手“让受方心理上处于卑微状态”的一种常用套路。

我倒觉得大部分写手都偏爱蝙蝠侠,包括我【。我是一个写过文章建议同人写手“不要偏爱角色”的人,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看出来我偏爱蝙蝠,只有写到他我会开始写外貌描写!还会开始用比喻句XD

我其实不希望看到一个故事里写手偏爱任何角色,这个说过很多次啦。不过说到超人本身,我觉得不考虑cp,推崇他也是理所应当的吧。超人本身是一个很值得憧憬的角色,他就是作为人类对救赎的想象而诞生的。我们都是人类,都有对完美拯救者的幻想,我们怎能不爱他呢。

 

 

11.   8岁、18岁和现在最喜欢的书?8岁、18岁和现在的理想? 

 

张定华连环画版《悲惨世界》;天使奥斯卡《篡清》;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

世界和平;儒家文化复兴;当导演而不饿死。

 

12.  喜欢太太两年了!最近在给自己补文史哲的通识知识,一直学习理工科觉得有些乏味呢,太太是让我产生兴趣的领路人呢!如果能得到太太的鼓励最好不过啦:) 

 

谢谢你的喜欢!很荣幸能对你产生帮助!看到你这样的说法让我感到很高兴和惭愧。

对我很重要的一位老师曾经引用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与你共勉!

 

13.  很羡慕太太的文学素养,文学是很有魅力的事物呢。请问太太对入门学习者有什么建议吗?入门读物推荐,知识体系建立方面都可以呢。 

 

之前好像说了两次啦,请大家多看经典的作品,多看不同领域的作品。网上搜搜入门读物,大家都说好的都可以看一看【。但是请不要偏信某一家。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拿着一本品三国到处说话,想起来觉得很尴尬。多读不同的观点就不会有这种事情。

知识体系这种东西,好像我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也差不多放弃了【。

 

14.   非常喜欢阅读未来,有机会的话希望还能继续更新啊 

 

不会更新了。很抱歉。不过我好像已经说了好几年了。

 

15.   给柠檬太太打call!有一个深藏很多年的问题想问你:你是不是玩狼人杀/杀人游戏特别厉害? 

 

哈哈哈哈并没有,我只是乐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而已。当初写死亡游戏的时候我是先决定谁死,然后再编杀他们的理由的。

 

16.   太太您好呀!特别喜欢您的文字,从初中就开始喜欢您了!我是看着您的文章长大的(拇指 既然有了提问箱就想顺便问一下,太太您的feel him中,大超是不是有两个精神体呀,克拉克是老爷的哨兵,卡尔也是哨兵但只有在身体状态很好的时候才会占据主控权?不是催您填坑啦真的,只是想问下自己的判断对不对啦。 再次表白太太!!!希望太太您的生活幸福美满,万事如意,即使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有爱你的人陪在身边!我超级喜欢柠檬太太您!!!要幸福呀! 

 

哈哈哈哈哈你这个说法让我感觉我已经七老八十了。

不是这样的剧情,但是关于两个精神这部分有猜对。

非常谢谢你!也祝你天天开心呀♥

 

17.   虽然可能有点偏,但是我身为高一狗,很想知道如何学好语文 

 

多读名家的作品,少读网络写手(比如我)的作品。

我是真诚地这么认为的。流行文学可能帮助我们对某些领域产生兴趣,但是永远是那些久经考验的文学更能教我们如何阅读和写作。我高一的时候好像特别喜欢《基督山伯爵》。它也就是起点小说的故事套路!然而文笔和剧情安排都比现在的白金作家们强太多了。

那时候我好像还很喜欢马尔克斯和川端康成。

不过如果你是说如何考好语文,那就爱莫能助了……我觉得阅读和写作永远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但是我不知道高考出卷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18.   我还是挺想知道的,柠檬太太,怎么走上写作之路的啊_(:з」∠)_感觉做这个真的好累哦 

 

高中暑假拒绝补课,在家天天上网,有一天打开了晋江网,点进了一篇讲哈利和斯内普酒后乱性的同人文。我从没看过BL,也没看过同人,吓得三观崩裂。

后来发现黑邓黑狮的文是主流,就注册了一个号写原著向的故事。一开始想起的笔名是阿利安娜,结果被占用了,就起了Lemon Drop,是邓布利多第一次出场时吃的甜点。

 

19.   GGAD相关?不相关也行。你认为爱情中最大的背叛是什么?是否关系越长久,断绝它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 

 

我不知道。我没谈过恋爱。我猜是出轨而不告知吧。我觉得人移情别恋是很可以理解的,好聚好散就可以了。但是一方变心却不告诉另一方,就是在利用对方的感情和资源,不平等地获利,是很恶劣的行为。

关系越长久,要切断当然会有越大的损失,因为人的时间和情感都是有限的。但是当要做出决定的时候,及时止损比犹豫不决要好吧。

 

20.   柠檬大大晚上好,看你写的阅读里,阿不思和盖勒特很传神,你在回答提问箱1里面说到塑造人物,不仅是人物的外形和性格标签,而是理解人物的内在逻辑 但是像罗恩赫敏这样的角色可能好理解,像GGADLV这样的老社会(感觉会很难明白他们在想什么 或者说多看名著了解多种人物形象有利于理解这些 复杂角色 的 内在逻辑? 

 

当然复杂的人物更难去揣摩,但是这就是写作的难度和乐趣所在吧。作者永远不可能只写自己懂的人物,所以始终都要经历这个独自揣摩,反复修改的过程。多了解相似的人物,当然可以给他们设计相似的思路,但是另一方面,我仿佛上次说过的,人物的逻辑是由他们的成长背景,他们的特殊遭遇,他们的渴求,影响他们的人等等要素所决定的。揣摩人物的时候不能把他们与他们的经历分割开来。比如阿不思和盖勒特之间曾有一段沉痛的往事,他与他对话时这一部分记忆浮现出来,这就会让他与一个单纯的德高望重的校长相比表现有所不同。而不同到什么程度,是直接地显露出来,还是小心地试图隐藏,还是彻底地不以为然,就看你对这个角色的性格到底作何理解。你觉得邓布利多到底是旧情难忘,还是一笑置之。在面对感情时他会更加拙劣,还是更加冷静?

这种性格特征也许可以在原作里找到痕迹,也许是找不到的。我们说的揣摩,就在原作没有的这个部分。而在原创里,也就是你的故事没有设定完全的这个部分。

如果说我们对一个角色的基础写法是记住他们的标签,那么进一步的写法是记住他们的故事。有了他们的故事之后,你和原作者就站在了一样的起跑线上,拥有一样的解读权力,细微之处的不同只能由你自己来决定。

当然,这种揣摩的准确、生动的程度,是由你自己的阅历和共情能力决定的。但即使写得不够到位,也不必过于挫败,一个人去空想另一个人的情感体验,这是一座永无止境的山峰。我记得金庸在《倚天屠龙记》后记里面说,他后来才觉得,自己所写的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父亲听到儿子的噩耗,表现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21.  柠檬太太晚上好!很抱歉用浅薄幼稚的问题打扰您!( •̥́ ˍ •̀ू ) 太史公在伯夷列传的末尾提出一个疑问:“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安徒生《光荣的荆棘路》,通篇都在讲“那些造福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样走着荆棘路。”。这条光荣的荆棘路,永远无法像童话那样,在这个人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只能寄望于永恒的未来。
茨维塔耶娃写:“我的时代是我的灾祸,是对我的剥夺,我的时代是我的死敌。”《约伯记》里,义人约伯同样无罪而受难,在痛楚中颇有一番辩论。但上帝在旋风中现身后,他也未能如勇士束腰,与神最后争辩出一个结果来。 太史公在那么久远的时代提出的疑问,千载之间,一再复现,我太幼稚,到今日还是困惑,就……想请教柠檬太太的看法。(猛虎落地式感谢!) 

 

司马迁问的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句话,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本身就有点奇怪,不像是老子会说的。毕竟他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还说过“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之类的。这句话的前文部分有提到“天下主”,又提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我觉得这个表述其实和儒家“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一样,是针对统治阶级的。是为了从玄学角度来规劝他们不要施行苛政。并不是作者真的觉得天道是一个有特定倾向的东西。

不过我们的重点好像不是这个【。

我觉得为人类创造奉献的天才和勇者们得不到回报是很正常而自然的事情。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虽然是截然不同的哲学家和截然不同的“道”,但是大概都承认理解他们的人是很少的。但是他们之所以是天才、英雄和殉道者,就是因为他们在出发的时候就知道可能会有这种遭遇。趋利而行、为己而行是很容易的事情,根据现实去思考探索,去践行与众不同的道路,为了公众而非自己的利益去坚持工作,才是需要非同一般的能力的。从这个角度说,荆棘路本身是勇者、智者和怀大善者才会发现的道路。并不是不公正的命运用荆棘来阻碍他们,而是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大爱在召唤着荆棘。

 

22.   我真的很喜欢匿名提问的形式呀,一旦实名,我就显得失礼又不可爱起来,无力维持对话。我想问一个关于误解的问题,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你觉得电影是否比文字更容易遭到误读和扭曲呢?我看到大量的表现手法比较现代的电影在被解读时,解读人拿他们向政治和历史靠拢。还有各种恶搞,从当年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到后来的谷阿莫式影评。而文学,在我的认知内,基本没有这类离题万里漫无边际的解读,哪怕是最扯淡的红学家,也比至少考据得真诚。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电影在构建世界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叙述事情上能有出色发挥,但反而更容易被误读? 

 

我觉得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避免被误解的可能,所以我宁可不去担心这个问题。

电影在我心中的独特优势是,它在每一帧画面里给出更大的信息量。我觉得这是我一直在文学领域探索的隐藏和暴露问题的新角度:在文学里,只要你写出来,它们就出现了。而在电影中,因为信息量丰富,特定的信息可能被成功地同时展示和隐藏。

评论(4)

热度(240)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沉锋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