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锋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回复存档:天命段的解释


如果姑娘说引用俗语是说天命那段,倒真不是。有人可能没看懂,我解释一下。
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出自论语,此处即是说如此玄虚之事没啥可说的。
葛:假设有,如何看待呢?
黄: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老子,意思是天下有道(一说胸怀坦荡),鬼神不伤人。此句颇有唯物论的意思,觉得鬼神无足轻重。所以葛回了下面一句话。
葛: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论语“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段,这是一个政治比喻,字面意思是,不管是大神还是小神,如果得罪了后果都会很严重。此处即言不可轻忽。
黄:天地不仁,万物刍狗。 还是老子,这句大家都知道,放在这里就是说天道是无情无私的,既不爱而怜我,也不会因为我不敬而罚我。
葛: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尚书,是说天道的无情并不体现在无知无觉,而是大公无私,只会帮助那些仁德之士。这句话原文是用在政治上的,言指天命在得民心。所以黄以后文举例反驳。
黄:不为尧存,岂为桀亡? 荀子,前半句是天行有常,她改成了反问句,联系上文就是说世上既有尧舜之世,也有桀纣之世,如果有天命何不助我,凭什么说它爱人呢?
葛:然则君不闻斯文在兹? 这不是俗语,只是为了顺应语义改了一下。因为前面原文也都不是正好八字的,只是为好看。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可遇于斯文也。放在这里,是反驳黄举的例子,意思是说,虽然天下有乱世,并不代表天命就不眷顾仁德,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将其传承下来罢了。
黄:子曰天丧予。 这个意思很明确,颜回死,子曰:天丧予! 这句话比较尖刻就在于孔子自己说天未丧我,结果二十年之内连番打击,落魄之下,终于感慨天要丧我。用他的亲身经历体现了天命眷顾只是个美好的幻想,所以葛一时语塞。不是对不下去,是这个例子放在他梦境的背景下特别悲凉。
总之,孔明中间说的不对仗不是因为他说不了啦,因为随着对答的进展,多少有点调侃的意思,所以我换了个活泼些的句型。
总的来说这一段里黄夫人才是有什么扯什么,用几家不同言论打一个观点,算是诡辩流,孔明倒老老实实一直用一家之言回应她,我自己默默觉得属于男友力的一种(什么鬼
当然如果姑娘你说的其实是历史上孔明的辩论风格,那他确实老子孔子都随便用....不过我个人觉得他已经自成一炉了,风格务实简练。并不需要用那些,只是偶尔装饰或者引出话题引用一下。

 --------------- 其实我觉得这对话有点不详,不过并不能说就暗示下文了,所以大家怎么理解关系并不是很大,不影响阅读。


——————————————————


其实我觉得不过是文字游戏,可以跳过,不过姑娘说到了,我也再解释几句,免得再纠结。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孔子答子路之语,当时子路忧其将死,所以问鬼,而孔子以此作答,是为宽解其心,更有斥责提点之意,直接含义就是让他不要胡思乱想。此时黄夫人答此语,很明白的意思就是这没啥好想的。
其鬼不神句,结合道德经全篇,我觉得其中唯物论倾向是很明显的,没啥好论的。
获罪于天句,王孙贾问曰与其问于奥不如问于灶,如之何。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在原文语境里是政治暗喻,意思是不能因为奥神(卫灵公)没有明显的作用,就轻忽他。
后面所谓爱人,只是为了便于解释而已。看文意和用在语境中的位置就明白了。
两人的对话是按照对方语境,再取断句演绎的,并不是真的按照经文上的原意在背书,两人都有玩笑的意思,尤其是黄夫人的反问句。所以我说是闺房之趣。

评论(8)

热度(34)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沉锋 | Powered by LOFTER